煙囪脫硫防腐工程:電廠煙囪脫硫后煙氣的特點及腐蝕性!
1、脫硫前后煙氣特性
目前,石膏-石灰石濕法脫硫工藝技術成熟,脫硫效率高,應用廣泛。
濕法脫硫前,從火電廠鍋爐直接排至煙囪的高溫煙氣溫度一般在125℃左右,稱為“干煙囪”。煙囪內壁處于干燥狀態,煙氣不會直接腐蝕煙囪內壁的材料。濕法脫硫后煙氣溫度一般為40℃~50℃;煙氣加熱裝置(GGH)升溫后,煙氣溫度可達70℃~80℃,稱為“濕煙囪”。溫度不高,低于酸露點溫度,內壁易凝結,形成流酸腐蝕。
2、煙氣腐蝕的原因
脫硫后煙氣溫度和濕度不高,殘留的SO2和SO3容易溶解在潮濕的煙氣中,造成低溫高濕的稀酸腐蝕。隨著煙氣上升,它往往會在煙囪內壁上凝結,形成酸性液體。在內壁向下流動的過程中,一部分再次蒸發,導致內壁冷凝液中的酸濃度逐漸升高,煙囪內壁長期浸泡在酸液中。
不僅如此,煙囪內部壓力一般高于外部壓力,酸有自然向外滲透的傾向。如果煙囪內壁出現裂縫,酸和煙氣就會沿著裂縫不斷向外滲透,腐蝕和破壞鋼材、混凝土等結構材料,腐蝕速度極快。以鋼鐵為例,濕煙氣在40℃~80℃時的腐蝕速率是其他溫度下的3~8倍。
可見,煙氣脫硫后,煙囪腐蝕的隱患并未消除;相反,腐蝕情況進一步加劇。由于濕法脫硫后煙氣的特點,煙囪的選型以及煙囪的防腐處理措施與傳統設計有很大不同。煙囪防腐設計必須考慮新的處理方法。